爰斝,,1984年11月出土于河南省安陽市戚家莊東269號商代墓葬。通高34.7厘米、口徑19.9厘米,、腹徑14厘米,,重2.85公斤,。該斝侈口,,尖唇,,口沿上有一對傘形柱,,束頸,,腹部外鼓近直,底部近平,,三棱形足外撇,,獸首鋬,獸耳高聳,。柱頂飾圓渦紋,,中部有兩周凸弦紋,下端有凹弦紋兩周及圓渦紋,;頸部飾有兩兩相對鳳鳥紋3組,,每組鳳鳥紋中間以獸面相隔;腹部飾有兩組夔龍紋,有云雷紋襯地,,龍口微張,,圓目,“幾”形耳,;鋬上有一獸頭,,獸雙角豎起,兩圓目微睜,,嘴唇上翹,。口沿內(nèi)壁鑄有一銘文“爰”字,,陰文,。整體造型古樸美觀,對研究“爰”族墓葬及“爰”族族屬問題提供了重要資料,。
“爰”字銘文
甲骨文“斝”字
斝,,盛酒器、禮器,,由新石器時代陶斝發(fā)展而來,,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。基本造型為侈口,,口沿有柱,,寬身,下有長足,,無流,,有鋬。斝的形制較多,,器身有圓形,、方形兩種,有的有蓋,,有的無蓋,;口沿上有一柱或二柱,柱有蘑菇形,、鳥形等不同形式;腹有直筒狀,、鼓腹狀及下腹作分襠袋狀幾種;有的是扁平素面,,有的用獸頭裝飾,;底有平底、圓底,;足有三足,、四足、錐狀空足、錐狀實足,、柱形足等,。一般來說,商早期斝多為平底,、空錐形足或較瘦的袋狀足,,胎體輕薄,,紋飾簡單,,一般只有一層花紋。商中期至西周早期,,斝多為圓底或肥圓的 袋狀腹,,柱形足,器體厚重,,花紋繁緝,, 常用蕉葉紋、饕餮紋,、云雷紋等紋樣裝飾,,有的以云雷紋做地,其上飾有多層花紋,。